膽石是本港常見的疾病之一,由於其症狀與消化不良及胃痛相似,不少患者或會忽視而延遲確診。若膽石患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更有機會令膽石情況變得比一般人嚴重,因此該些患者應加倍小心及多留意身體的變化,以便盡早確診。一旦確診膽石,現時主要的治療方法會以微創手術切除整個膽囊。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專科醫生楊丕祥指,膽石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本港公立醫院每年有逾2,000宗膽囊切除手術。他表示,「醫學界仍未確實膽石的成因,但有機會與低蛋白飲食、缺乏營養及慢性溶血綜合症等有關。若患上膽石,有些患者可能會全無症狀,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消化不良、噁心、右上腹劇烈絞痛及黃疸等症狀。」
膽石+心血管病也高危
為甚麼膽石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會「扯上關係」?楊醫生解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均是本港常見的疾病,而且患者數目有增無減,因此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及膽石的患者亦愈來愈多。「由於糖尿病會損害患者的免疫反應,令患者更容易出現嚴重感染;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接受切除膽囊的手術時或會有較高風險,所以同時患上以上疾病的膽石患者,隨着病情變化,手術風險會增加;若突然出現膽石併發症,情況更可相當危險。」
如果未能及早發現及治療膽石,患者可能會出現膽囊炎、因膽石跌入膽總管而引起膽管炎或胰腺炎,甚至出現心、肺或敗血症等併發症。楊醫生補充,「糖尿病患者的神經感覺較差,可能因為未注意到症狀而直到病情很嚴重才確診,或影響治療成效;延誤治療加上免疫反應較差,會增加患者的病情惡化風險,嚴重時更會出現膽囊壞死及膽囊穿孔,即『爆膽』或其他器官機能衰竭,危及生命。」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要治療膽石,現時主要會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透過微創手術或加上達文西機械臂的協助下,以腹腔鏡及儀器切除膽囊。楊醫生指,「情況簡單的膽石患者,手術後可以即日出院;若出現併發症,治療方法則會變得複雜。」
曾有一名80多歲的婆婆早於約50歲時已知自己患上膽石,並患有冠狀動脈疾病,但由於膽石並無帶來任何症狀,所以她一直只接受觀察。不過,婆婆的冠狀動脈疾病逐漸出現惡化,所以接受了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及需服用薄血藥。其後,婆婆開始出現膽石症狀,入院後發現有膽囊炎,醫生即時為她靜脈注射抗生素,然而感染不能控制,需要立即進行手術。進行手術前,婆婆需要停止服用薄血藥,避免手術時出血過多;在進行切除膽囊手術時,醫生發現其膽囊已壞死,並在手術時破裂,幸好她在「爆膽」前進行手術,現時婆婆已慢慢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