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3個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

Google+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

下面,小編將着重介紹大家比較熟悉又陌生的皮膚病——濕疹,包括具體症狀、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等,希望能幫助藥店人加以診斷與鑑別。

什麼是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四季均可發作,夏季尤為多發。

常見的濕疹表面主要為紅斑、丘疹、水皰、脫屑、瘙癢、糜爛、滲液等症狀,通常伴有刺癢難耐,讓人無所適從。多見於頭部,四肢屈側、陰部、手足背等,常呈對稱分佈。

濕疹的病因和發病原理

濕疹病因相當複雜,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

內在因素:食物過敏、皮膚乾燥、腸胃功能紊亂、精神緊張、感染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均可產生或加重濕疹的病情。

外在因素:環境、氣候、微生物、動物皮毛、植物、理化因素等可引起刺激或者變態反應。

濕疹的分類

一般臨床將濕疹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

主要表現: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

亞急性濕疹

主要表現:病變以丘疹為主,間有輕度糜爛、少量滲液,且伴有少許結痂或鱗屑。

慢性濕疹

主要表現:常以局限於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的3個診斷要點

皮損呈多樣性、對稱性;

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結痂等;

患者常常因為劇烈瘙癢而搔抓,可見患處糜爛,增厚,色素沉着。

其中,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佈,傾向滲出;慢性濕疹皮損呈苔蘚樣變;而亞急性濕疹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濕疹的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

尋找可能誘因,如工作環境、飲食、嗜好、思想情緒等,以及有無慢性病灶和內臟器官疾病,避免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和減少接觸刺激性事物。

2.內用療法

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注意副作用。

3.外用療法

外用藥有很多,主要分為激素和非激素兩種,激素雖然見效快但是副作用大,停藥後病情容易反覆。非激素藥主要以溫和的中藥(例:西.缺康膚膏)為主,效果不如激素藥來的快,但是效果好,還有防復發功效。

分享

留言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

關 閉 視 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