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理解的「健康」,是否每天溫飽?還是沒有病痛?或是沒有財政困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1個成員國把健康定義為:
健康是一個整全的生理、精神、和社交都能充分滿足的狀態,而非僅是沒有病患或體質虛弱。
而精神健康可定義為:
整全的個體能夠理解他自身的能力;能面對及處理一般生活壓力,能在工作崗位中有效地工作並感到充實;並能在其社會或社區作出貢獻。
你覺得自己「健康」嗎?
生理因素
- 遺傳
- 生理–腦部神經傳遞素分泌不平衡
- 遺傳
- 精神壓力
- 荷爾蒙分泌失調
- 腦部受創
壓力因素
什麼是壓力﹖
壓力是個人對外在或內在事件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它具有「主觀性」、「評價性」及「活動性」之分。
- 主觀性是指同樣的事情對不同的人所引起的不同壓力狀況。
- 評價性是指個人對壓力會產生好壞優劣的看法。
- 活動性是指壓力的大小或強弱。
其實,我們很難替「壓力」下定義。因為每一個人對相同的壓力來源有不同的反應;而對不同的壓力來源卻可能有相同的反應。例如:「趕期限」可能帶給某些人興奮與挑戰,即使在壓力情境中仍能應付自如,處之泰然;而對其他人而言,則可能帶來不安與焦急。
壓力來源
正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彷彿壓力是每人必然擁有及經歷!那麼,究竟壓力是甚麼?
來源一–讀書
身為學生哥的你,讀書你最怕是甚麼?不外乎,沒完沒了的功課及測驗考試!又怕讀唔好,將來冇前途!又怕同學夾唔到,返學動機low!
來源二–工作
打工仔的你,工作你最怕是甚麼?上司好惡死,同事好狡詐,下屬唔聽話,月尾冇糧出,還是自己做唔嚟?
來源三–浸淫在自由中的人
未找到工作,又沒有讀書的你,自由中你最怕是甚麼?錢冇、愛人冇、生活冇…唔通下下攤大手板,靠人養?
睇嚟,壓力真的沒完沒了,沒完沒了,沒完沒了…咪住,這些可能是每人都有機會經歷的事情,但與我有甚麼關係呢?
壓力與我
雖然,「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但每個人經歷這些狀況時,他們的理解、感受及回應都可以係好唔同的。有D人,越有壓力,就會越有動力,有D人,就會寧願壓力遠離我。
咁你又能夠承受幾多壓力呢?
只要你細心留意,你的身體狀況,其實每每都在給你提示及訊號。
壓力好與壞
當壓力是長期性或沈重的,導致人體無法承擔及適應,這種壓力即稱為「壞的壓力」或「負面的壓力」。一般人所謂的壓力,即指負面的壓力,它往往帶給人們懊惱的感受,令心智及身體須付出極大的代價。
加拿大生理學家漢斯。賽勒 (Dr. Han Selye) 以研究壓力聞名,強調壓力在某些情境下是具挑戰性及正面性。例如:許多運動員是在極端壓力之下(例如:奧運會)打破世界記錄,這種正面的壓力稱之「好的壓力」。
雖然好的壓力是一種力量的泉源,可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加速達成目標,但是人所能承受的壓力有其限度,一旦超過了限度,即使是好的壓力也會帶來反作用。
壓力與精神健康
既然壓力每個人都有,為何有些人會患上精神病,而有些人又沒有呢?在1977年心理學家Zubin 和 Spring發表了Stress and Vulnerability Model of Mental Disorder學說。
我們抵受壓力的空間比喻為一隻杯;壓力比喻為水。
杯的容量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有些人的杯大一點,有些人杯會細一點。 當人在生活上面對著壓力時,就好像水慢慢倒進杯裏,當滿水的時候,就可能是我們病發的時候。
因此,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患上精神病,一切都可能和壓力有關。我們的工作就是不要讓水裝滿自己的容器,用你的方法令多餘的水排出來吧~!
所以呢~ 抒緩壓力才是讓我們健康的最佳方法。